1确保使用合格的工程机械产品
施工企业在购置、租赁工程机械设备时,不能只追求降低预算成本,而是要提高安全意识,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。 购买或者租赁设备时,购买者必须进行公开招标,认真检查企业的生产资格、设备质量合格证等证书。 设备采购后,施工企业必须对新采购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和试运行,记录主要技术参数,确保产品质量,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。
2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
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。
(一)明确各部门职责,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系;
(二)建立安全监测机制。 设立专家进行现场安全监督,对现场环境、操作人员、设备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,发现问题时及时记录并报告,管理者根据出现的问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。
(三)建立机械设备维护和定期维护制度,完善设备技术文件。 对工程机械设备设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,对不同设备的保养期限、保养内容作详细规定,设立专业设备维修人员,或者与生产企业、社会化公司合作,对企业所属的建筑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。 从购买之日起,将各设备的说明书、技术参数、操作规程和各维护、维护内容存档,并对各设备制作完整的技术资料。 这些文件可以完整地描述各设备的技术状态,方便安全生产检查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。
3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
据统计,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%以上。 由此可见,设备作业人员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,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作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。
(一)加强操作员岗前培训,持证上岗; 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出港前必须接受系统完整的出港前培训,认真学习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。 培训结束后,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,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设备操作证,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。 同时,对操作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和考核,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意识。
(二)为了更熟悉执行设备管理责任制度的操作者操作的设备的机械性能,更安全可靠地使用设备,采取定人、定机、定岗位的“三定”制度,使操作者相对固定地操作同一设备,进行同样的工作。 必要时对大型或特殊设备设立机组,实行机组长负责制。(3)安监人员严密监视操作员的状态。 监管者必须严密监视作业者的状态,以免出现饮酒操作、疲劳操作等危险状态。
4确保良好的机械设备使用环境施工机械设备进入工地前,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和整理。
(1)避免周围环境对机械设备的施工动作造成安全威胁,保证其施工动作和自由出入。
(2)工地的各种建筑材料必须有序堆放,不得对设备和操作人员造成安全威胁,必须确保现场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。
(三)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工作,妥善放置消防器材,在危险区域设置警告板,施工现场进行隔离工作,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。
|